智能手机由 2021 底 Sony Xperia Pro-I 及 2022 年中的小米 12S Ultra 起,陆续应用 1” 感光组件,可以预期在 2023 年会有更多 1" 感光组件手机可供选择。究竟在 2023 年,智能手机拍摄会怎样进化?
感光组件三大阵营
明年真正的拍摄旗舰,主摄的感光组件将会分为三个阵营。多数中国拍摄旗舰手机,将会应用由小米与 Sony 合作研发的 IMX989 1” 感光组件;至于 Samsung 就会采用自家全新 2 亿像素感光组件,感光组件面积预计不到 1” 。Apple CEO Tim Cook 早前曾到 Sony 于熊本的感光组件工厂参观,预计下一代 iPhone 的感光组件会由 Sony 所提供,有望应用传闻最新技术两层结构的感光组件。可见明年手机主摄将会是大感光组件、超高像素与最新感光组件技术的斗法。
相机镜头制作愈见讲究
以往手机拍摄规格,都不会提及镜片的光学结构,最多都是说说光圈值及用了几多片镜片。不过近年不少中国手机落墨更多在镜片技术上,例如小米 13 的主摄,镜片以新型环烯烃材料制造,采用 ALD 超低反光学技术及边缘涂墨技术。虽然多数人都未必太明白这些技术,但可见手机镜头的制作会愈来愈讲究,从而提升拍摄画质。
镜头或用更大光圈
另一方面,智能手机的光圈值亦有望进一步提高。例如今年推出的 Huawei Mate 50 系列,主摄镜头最大光圈值已达到 f/1.4。早前在一昏暗环境在树荫下用 Mate 50 Pro 试拍,只需要 ISO 80 完成拍摄,在同一位置以感光组件面积更大的 Samsung Galaxy S22 Ulta (ISO 640) 及 iPhone 14 Pro Max (ISO 1000),由于光圈较细,拍摄就需要用上较高感亮度 ISO 值。可见镜头光圈值,对拍摄的感光力有直接影响。
其他品牌要力追,可能就要应用更大光圈镜头。但用户要留意,当手机感光组件面积大、镜头光圈也大的时候,拍摄时就会出现浅景深。拍摄特写时看到前清后蒙,当然会感到好有「feel」,但拍摄风景时只有合焦的部分清晰,用户就会怀疑是不是手机质素变差。这方面有机会透过算法解决,文中下半部分会有一定预测。
要在手机控制景深,Huawei 旗舰机的 f/1.4-f/4.0 可变光圈设计,会是个不错的出路。用自动模式拍摄时,手机会因应环境自动调整光圈,从而令画面清晰度在较佳水平,不需用户每张相片自行调整。不过,这技术如果是 Huawei 自主研发的话,估计多数不会在其他品牌手机见到。明年的旗舰机 P60 及 Mate 60 应该会继续使用这技术,预计它们都会应用更大面积的感光组件,从而将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。
超广角及远摄镜有望应用更大感光组件
超广角镜头与远摄镜个人认为会应用更大感光组件,从而提升拍摄表现。但拍摄的焦距就不会作出太大变化,超广角会保留 13mm-18mm 之间,远摄方面最高会支持 100X 数码变焦,大约是 2700mm 距离。不过个人估计远摄镜的表现及功能是时候升级。
远摄镜头或加入微距拍摄功能
现在的手机远摄镜头如果超过 75mm,通常都会应用潜望镜头,而智能手机应用潜望镜已有好几年,估计今年会更加成熟。除了像今年推出的 Xperia 1 IV 可作两段或多段焦距切换,个人还估计最近对焦距离亦有望缩减,可利用远摄镜拍摄微距作品,会比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微距作品更为方便。
算法会再进一步
不少品牌都有自己一套算法,有一些更会透过独立图像芯片附助。以现阶段的算法,都是会透过同时拍摄多张 RAW 档案相片拼合成一张动态范围更高的相片。大光圈主摄的手机,亦可以透过系统自行拍摄不同对焦点的位置,从而合成一相全景深相片,算法及运算能力,都会更进一步。